2012 12月15日

全球華人關注“華語金曲獎2010” 獲傳媒熱議

2010年9月2日,華語金曲獎2010盛典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隆重舉行,現場群星雲集,打造“華語格萊美”。
本次活動由全球華語音樂工作者之協作推廣機構“國際華語音樂聯盟”與冠和集團-廣州市秒動星光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華語文化國際有限公司主辦,邀請向雪懷、黎小田等領銜的全球近百名專業評委共同選出,其廣泛性和代表性覆蓋中國內地、港澳臺和海外華人地區。本年度的評選共分7個類別,包括“十大華語唱片”、“十大華語金曲”、“公開獎”、“粵語獎”、“藝術獎”、“行銷獎”、“技術獎”。該7個類別的獎項設置,經主辦方長達2年的嚴謹求證和核定而成,既參考了格萊美等國際獎項按照音樂門類設置獎項的慣例,也依據華語音樂產業發展的現狀,做了本土化的創新。
與格萊美等國際頒獎禮的慣例接軌,組委會特意將行銷和藝術類獎項提前在新聞發佈會頒發,以示重視。而9月2日當晚則揭曉了公開獎、粵語獎、技術獎、十大華語唱片、十大華語金曲等5大類的獎項。香港樂壇天王陳奕迅以7獎、縱貫線以6獎成為大贏家,而香港平民天后謝安琪、內地天後周筆暢、樂隊生力軍MR.則以4獎緊隨其後。黛青塔娜等世界/民族音樂藝人、曹方等民謠藝人、左小祖咒等搖滾藝人、歐陽靖/農夫等HIP HOP藝人、陳奐仁等爵士/藍調藝人、五行元素等NEW AGE樂團、五條人等方言組合、陳偉霆等舞曲藝人、李紫昕等兒歌藝人、呂方等經典藝人的不同曲風也體現了“華語格萊美”百花齊放、相容並蓄的宗旨。
“陳奕迅無敵不寂寞”,世界華文傳媒爭相報導
香港《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成報》、《明報》等均用半版甚至全版的篇幅報導本次盛典,《澳門日報》以《陳奕迅無敵不寂寞》為題,欣喜陳奕迅成為頒獎禮大贏家,並對本機群組合SOLER的獲獎特別關注。”臺灣《世界日報》、東南亞汶萊銷量最大的中文日報《聯合日報》、加拿大華人報紙《星島日報》也對活動進行了大篇幅報導。
上海《東方早報》以《華語金曲獎2010增設方言獎-粵語歌不再尷尬》的標題,整版分析本次華語金曲獎對粵語和方言歌曲的重視,以及獨立小眾的熱潮。《新疆都市報》也以《“小眾”領跑華語樂壇》關注這一潮流。
《新快報》與《東莞時報》的標題都非常搶眼——東莞時報《怎麼老是陳奕迅,幸好還有周筆暢》,用陳奕迅大熱拿獎的“慣性現象”與周筆暢新銳登場的人氣爆棚比較,反映出華語樂壇新陳代謝的走勢,而新快報的《新人十多個,抵不上一個周筆暢》也聚焦了周筆暢這一未來天后引爆的熱潮。內地傳媒中,全國銷量最大的《廣州日報》則頗有建設性地提出:“與華語樂壇一些大牌頒獎禮不同,才只有短短兩年歷史的華語金曲獎2010在內容和形式上銳意革新,雖然臺灣的天王天后們統統缺席,但卻給了一些相對小眾的歌手一個發揮的舞臺。當然,距離主辦方提出的打造華語格萊美的目標,華語金曲獎顯然還任重道遠,如何提升號召力、讓更多歌手趨之若鶩,將是其未來幾年的課題。”
而番茄網等新銳網站則更多將目光放在曹方和左小祖咒等獨立音樂人的獲獎和音樂合作上,體現出開闊的傳媒視野。
現場“高格調、國際化、多元”,各界嘉賓盛讚
作為各種頒獎禮的得獎常客,本次大贏家陳奕迅表示得獎當然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自己現在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是突破自己,把音樂再做動聽一些,只有這樣才會安心拿獎。
對獨立音樂的肯定也是本次“華語金曲獎“的一大特色,“最佳民謠藝人”得主曹方表示:謝謝“華語金曲獎”對眾多獨立音樂人的肯定和推崇,而她將帶上這份肯定,繼續她的巡演旅途。而就在頒獎典禮後臺,“最佳搖滾藝人”得主左小祖咒對曹方的才華和純淨的嗓音大為讚賞,同為以獨立音樂工作室來製作和發行自己唱片的兩人初次見面便聊得頗為投機,而曹方也表示極欣賞左小祖咒獨特的個人風格。兩人表示不排除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獲“最佳HIP HOP藝人”的美籍華人歌手歐陽靖非常激動地表示:“WOOW!把獎盃捧在手上的感覺就像我拿起麥克風一樣,就想對著獎盃RAP著說多謝!首先感謝上帝在過去的時間裡對我的眷顧,還有感謝主辦方以及廣州所有的傳媒朋友和支援嘻哈音樂的樂迷對我的音樂支援和肯定。今次獲獎對我來說是一種肯定,肯定的是我的音樂被大家關注;同時亦是種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壓力就是如何讓嘻哈音樂成為主流音樂的一份子,還是需要大家一同努力推動,因為要繼續為延續今屆大會主題,打造下一屆本地格萊美,我已經著手籌備我的下一張專輯再接再厲!”
新加坡籍“最佳爵士/藍調藝人”獎得主陳奐仁笑言:“這次的頒獎晚會星光燦爛,很好,活動舉辦的很圓滿。謝謝活動主辦方,謝謝內地的歌迷。很高興自己能再次來廣州,發第一張專輯《RAW JAZZ》能拿到爵士獎,感覺和廣州很有緣份,謝謝,期待著再次廣州見!”
澳門籍香港搖滾組合SOLER則表示: “獲得年度十大華語專輯,對我們來說是讓我們知道你們有聽我們唱的歌曲,並且支持我們唱粵語歌;哪怕粵語市場未被看好,只要精神在,用實際行動來捍衛,就如同廣州同胞支持繼續使用粵語一樣,這是一種態度;正如大會主題一樣,辦一個本地的格萊美就需要各方的支援和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不是少數人炒作或唱片公司自吹自擂的產物,而是經過專家和嚴格程式評選出來的,有自己的一套,這意味著各地文化和各地的音樂正在從南方興盛起來。我們期待明年的盛典為大家帶來新的專輯。”
以創作《亞洲的夢》為亞運打氣、為本土文化加油的黃毅成表示:感謝大會給廣東音樂人的機會,主辦方是公正公開有號召力的組織,一定會成為“華語格萊美”!
廣東樂壇四大天王之一的李達成最大感觸是“華語金曲獎”的不懈堅持令人認可,會繼續支持這個獎,他也看到新生的廣東音樂力量開始成長,但本土藝人唯一缺乏的就是包裝和自信。如果有機會和香港唱片公司合作就更好。
以《上海往事》獲“最佳錄音獎”的馬斌認為“華語金曲獎”獎項設置全面,表演豐富,但本地的表演嘉賓還略少了一些。
“最佳專輯企劃”獎《十億掌聲》的製作方聲揚唱片董事總經理何忠這樣評價道:2010“華語金曲獎”活動形式輕鬆而不失莊重,多角度的審視和總結了樂壇的最新發展動向,大會除了表揚樂壇經典外,還鼓勵個性及民族音樂元素,降低了商業的影響,增加了對音樂的內在要求。“華語金曲獎”音樂盛典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業盛會!
香港資深填詞人、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席向雪懷在首排的主席位看完全場,稱現場音樂類型豐富,特別是黛青塔娜等民族藝人的表演很“壓場”,希望未來更多跨界的音樂湧現,並提議下一年頒獎禮表彰為華語音樂做出貢獻的外國人士。
華語金曲獎總策劃/國際華語音樂聯盟秘書長游威則稱忙碌了半年籌辦的華語金曲獎頒獎禮來之不易,這一屆付出的心血比以往多了很多倍,但非常開心出來有很好的口碑和影響力,“打造華語格萊美”離“成為華語格萊美”還有漫長的征程,呼籲更多有心人投資資助這一事業。
新城知訊台台長朱明銳認為,本次大獎將商業同藝術完美結合,多謝陳奕迅等歌手的支持,而他發現觀眾對內地歌手和另類音樂也有很好迴響,深受鼓舞。
香港音樂教父黎小田頒獎給在華星唱片時代監製的歌手呂方,他稱讚主辦機構這次活動辦得非常好,三地歌手齊齊參與,其中謝安琪唱得特別好,而蒙古族的女歌手表現很出色,五條人的方言雖然聽不懂也很有打動力。
擔任頒獎嘉賓頒獎給歐陽靖的首位美籍華人市長黃錦波感慨:活動非常成功,領獎人有分量,陣容強,節目豐富,報導也很多,唯一遺憾就是時間稍長,將來應該會越來越好!
資深音樂人劉志文稱讚“華語金曲獎”將市場元素納入評獎範疇是一個很大的改進,給唱片製作界很大鼓舞,唯有創作更精良的作品以滿足市場需要。
廣東音像城發燒天碟俱樂部主任程國平認為活動非常成功,評獎公平公正且多元化,“打造華語格萊美”非常有必要,令到音樂發展更加健康!
大會司儀/香港新城知訊台D.J路芙以她特有的煽情口語總結:好有feel,華語歌曲實在吸引,歌手們又能盡情投入,正!
評委吳振通不無風趣的點評道:刻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發覺本屆頒獎禮可以稱之為“ 粵語金曲獎”,這應該是一記不經意的劍走偏鋒的漂亮動作,在廣州當前的語言生態下,這種戲劇效果的幽默感,相信知情人都懂的。而當中由蒙語歌以及潮語海豐歌掀起的漣漪與局部高潮,又正好拔高了華語金曲獎的專業浪尖。高潮,可以來得更HIGH些,期待下次!
《尚品世界》編輯顧問/評委潘陽則評論:藝術家與明星同台受獎、獻藝,在熱烈的氣氛中體現了藝術和娛樂的融合,專業的策劃及嚴謹的作風。
《華語金曲30年》節目主持、城市之聲D.J彭偉寄語大會:音樂盛宴,星光燦爛,實力偶像, 囊括其中。華語金曲獎頒獎典禮圓滿成功,可喜可賀,同喜同賀!
而評委/樂評人爾東塵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看後感:華語金曲獎2010,見證華語音樂成長!攜手華語音樂復興!期待華語音樂蓬勃!
“華語金曲獎2010盛典”完美落幕,但“華語金曲獎”的系列活動仍會緊鑼密鼓,接下來,大會將繼續舉行“華語金曲30年”全球巡演,以及與《孫中山海外再現》紀錄片組委會聯合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讓優秀的華語金曲,唱響華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