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01月25日

華語金曲30年 前言——我們的30年

前言——我們的30年
 
 
文:游威(“華語金曲獎”總策劃/國際華語音樂聯盟秘書長)
 
 
30年,是一個符號,一段青春的記憶,成長的歷史。流金歲月、歌如人生,30載的華語樂壇,從分散到聚合,啟蒙到成熟,輝煌到中衰,從黑膠唱片到數位媒體,這“輪流轉”的傳奇,可不是一本薄薄的書所能記載。
那一首首如泣如訴的金曲,就像前世裡失散已久的愛人,讓人牽腸掛肚、望眼欲穿,為之不遠千里追尋。1987年,透過遙遠的珠江經濟電臺的微弱電波,我首次接觸到最新的港臺和廣東流行歌曲。終於在1992年,我從家鄉四川的一個小城遠赴廣州求學,只為更靠近羅湖對岸的華語音樂重鎮香港。那時的香港就像艾敬《我的1997》唱的一樣,“他可以來瀋陽,我不能去香港”。從給《音像世界》、《音樂天堂》、《音樂花園》寫樂評和做年度評選開始,我一直在遙望、等待那一天。沒想到十年之後,我不僅可以順利去香江看“東方之珠”的風采,也可以去首都感受時代巨輪碾過的痕跡,去大上海體會新舊天地的滄桑變遷,不久的將來或許也可以呼吸“早安臺北”的清新空氣……最有幸的是能跟當年夢想中的樂壇前輩邂逅,乃至共事,向雪懷、羅大佑、黃舒駿、黎小田、鄭國江、周啟生、劉卓輝、BEYOND、達明一派、梁榮駿、朱明銳、李再唐、區新明、陳丹虹、鐘路明、亞瑟…一個個神奇的相繼出現,特別是向雪懷老師,是他以師長般的熱情和包容,帶我一步步走入樂壇的神殿……
對熱愛音樂的朋友來說,30年剛好是千千闕聽歌的段落,鄧麗君、許冠傑、劉文正、李谷一、張薔、張行、程琳、費翔帶給我們恰似初戀的“甜蜜蜜”感覺,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羅大佑、齊秦、蘇芮讓我們領略巨星的風範,“四大天王”讓我們在K廳中鬥唱,周傑倫、陳奕迅讓我們飆出年輕的心聲……無數經典巨星的金曲,如漫天星河的小星星,灑滿迷人星光,一顆隕落了,總有另一顆升起,即使告別,也會在心中某個角落恒久閃耀。正如葉德嫻唱的那樣“當你見到星河燦爛,求你在心中記住我”,30年,值得我們去記憶的星星,真的是恒河沙數,如何數得清呢?
也有朋友抱怨說:現在的歌不好聽了,我都不聽新歌,還是老歌好聽!
時間總是非常的無情,新的一代在享受當下快樂的時候,很容易對“昨夜星辰”瀟灑揮一揮手,好在,時間也非常公平,總會讓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沉澱,是金曲,就會永遠放光。說不定,今天的“潮流新歌”,到明天也會變成“不朽金曲”!
就像當初我們第一次開始聽港臺歌曲的時候,1970年代的許冠傑、劉文正,和1980年代的譚詠麟、張國榮、齊秦,1990年代的伍思凱、周治平,難道不都是同時代的“新歌”嗎?
一位生於1989年的女孩,某日在KTV對著我和一群生於70年代的老友,仿佛真人再現般地唱出寫於1982年的《牧羊曲》,她說,就是喜歡唱這些歌!
沒錯,經典總要延續,好的音樂,應該是可以超越時間的,也理應被無數代人傳承下去。
因此,30年評選不只屬於我們一起長大的人,也屬於所有現在和未來的朋友!
“華語金曲獎”,一個令人脫口而出,卻又似曾相識的品牌,就這樣因30年的紅線,來到你我身旁,並將相伴走向那漫漫長路!它的使命——讓音樂回復動聽,就這麼簡單!
難以想像,“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從創意到落地,竟經歷了3年的風風雨雨、磕磕碰碰,我已無法記起,每一段“時代巨輪“煎熬的心路歷程,是如何挑戰我們的堅持力的。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全球100位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投票推選,近20位海內外知名樂評人聯手撰寫同名書籍,在華語音樂史上也算開了先河。這其中的許多名字,相信都耳熟能詳,他們精妙的文字/聲音或曾令你記憶深刻。在此,讓我們把最熱烈的致謝給予他們,還有那些在我們逆境中一直勉勵的朋友,以及所有留下醉人回憶的“金曲”締造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30歌”“30人”“30碟”,在這裡,評審團給你的不是一個決定,而是一個搜索。來,一起搜索屬於我們的“30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