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01月25日

華語金曲三十年-序

華語金曲三十年-序

 
文:向雪懷(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席/資深填詞人)
 
還記得一九七八年加入寶麗金唱片有限公司旗下的錄音室,七九年開始參與錄音工作。有幸和鄧麗君,陳秋霞,溫拿樂隊,蓮花樂隊等合作,不單令我眼界大開,更令我親眼目睹一出類拔萃的歌手要具備甚麼條件。待人接物要有怎樣的態度,機會到來時要如何掌握,粉絲的愛戴要懂得珍惜。
 
身兼數職,既是音樂製作人,亦是詞作者,也是版權維護推動者。在這三十年裡,認識了很多對這行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前輩,同輩和後輩。從他們身上讓我學到了不少。
 
如果沒有樂壇教父鄭東漢先生,華語音樂本土化是不可能有今日那麼成功。代他是第一位華人晉身當年寶麗金集團成為亞州一把手,管瞎地區含蓋日本,大中華,東亞,南亞和韓國等地。相信不用多說,從當年鄭先生一手提拔的歌手如鄧麗君,許冠傑,譚詠麟,鍾振濤,關正傑,張學友,張國榮,Beyond, 王霏,劉德華、黎明,童安格,周慧敏,林隆璿,蘇芮等等便可見他眼光獨到,經營有術。
 
顧家輝,黎小田,盧國占,黃沾及鄭國江都把自己最寶貴的創作時光交付這三十年裡。讓一個又一個的歌手成功,讓一首又一首的金曲出現。電視劇主題曲更成為華語流行音樂普及化的催化劑。
 
隨著香港歌手登陸臺灣及內他,華語音樂發展亦朝向粵語國語兩個方向進發。同一天空下兩岸三地亦于九十年代初由華語音樂連結起來。
 
音樂舞臺的局限亦被羅文,徐小鳳,張國榮,梅豔芳等天才橫溢的歌手所打破。我們可以從羅文展現在舞臺上的身體語言,徐小鳳把舞臺變成金光燦爛的宮殿,穿上裙子的張國榮豔壓全場,百變的梅豔芳讓我們目不瑕接。他們把音樂舞臺的概念從新定義,搬到金球的觀眾面前。幕後一直支持著他們的就是我們稱之為音樂會之父張耀榮先生。
 
令全世界矚目的華語歌手就必定是張學友及張惠妹。學友在九十年代初連續兩年全球銷量超過七百萬張。他選擇做一個默默耕耘者。只做自己喜歡及樂迷喜歡的事,不追逐名利,是一個音樂工作者的好榜樣。惠妹因為熱愛歌唱,憑個人努力專輯在臺灣地區銷量過百萵。她更上了時代周刋的封面。將華語音樂正式展現全世界。
 
流行音樂不只是談情說愛的,因為這三十年裡面我們還有羅大佑,崔健,Beyond等具民族情懷的唱作人。
 
每一個人都要音樂陪伴成長,所以再過三十年還有我們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