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謠之父”來穗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星海音樂廳開唱
"胡德夫是臺灣最動人的呼喚。"--林懷民
"我唯一一次自己想做的節目就是原住民歌手胡德夫。那是我用特權做了不適合“康熙來了”的事情。"--蔡康永
2006年臺灣金曲獎的最佳詞作和最佳年度歌曲,華語金曲獎2012的最佳藍調藝人都頒給了一位叫“胡德夫”的人。這位銀髮滿頭、身形矮壯的臺灣卑南族歌者,在臺灣有著傳奇般的聲名和事蹟。然而幾年前內地的普通聽眾幾乎不可能聽到過他的聲音,因為出道30多年,他第一張也是惟一的一張個人專輯《匆匆》剛剛於2005年4月錄製完成。那一年胡德夫在臺北首開個唱,身處香港的龍應台得知,立刻乘機飛回臺北觀看。如她所料,演唱會當場,彙聚了臺灣眾多文化名人,他們坐在一起的,用手去打同一個拍子,用心去哼同一個曲調,這就是胡德夫傳奇的力量。
2013年5月26日,這位白髮蒼蒼充滿故事的老人帶著他的兩張專輯於星海音樂廳舉辦“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
載譽滿道的“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是上世紀70年代臺灣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歌影響了羅大佑、葉佳修、梁弘志、施孝榮、吳楚楚等臺灣著名音樂人。胡德夫給歌壇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就像一幅幅田園風景畫,贏得了很多聽眾。在當下浮躁的年代,胡德夫唱的是連綿的山巒、汩汩的溪水、廣闊的海洋、靜謐的月光、自由的飛鳥。
胡德夫表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首有故事的歌。他也表示,現在最想去旅行,去看看歌的源頭。他決定要在臺灣認真的走一圈,跟各族群的人玩音樂,把生活化的、根源性的東西變成創作,為下一張專輯累積作品。胡德夫還鼓勵年輕人寫出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這也會變成一個時代的歌。
即興而成的《大武山藍調》——海洋布魯斯風格
2011年,胡德夫與國際級音樂製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傾力合作,碰撞出一首首充滿感恩的歌曲,完成他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不同于第一張專輯《匆匆》充滿臺灣的味道,《大武山藍調》的誕生方式很不同,完全是他跟美國的音樂家們即興唱出來的。2010年胡德夫的一次美國之行,促成了這張唱片。“我希望見到一些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談音樂,互相用音樂去傾訴,就像我的同胞之間用的那種方式。”一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錄音師,錄音師又給他介紹了很多黑人樂手,胡德夫和這些樂手一起表演,十幾天下來,他們錄下了很多歌曲。
胡德夫把這次音樂之旅的成果化為了《大武山藍調》,裡面的歌曲將臺灣原住民文化與布魯斯完美融合,聽起來就像一次聚會時的即興表演,真實且震撼。他的這種風格被稱為海洋布魯斯。
廣州音樂會新變化
胡德夫曾經多次來到廣州舉行小型演唱會和音樂交流。前五次到廣州演出基本都是在小劇場內,每次看到“場外很多朋友沒辦法進來,心裡就很捨不得”,這次演唱會移師星海音樂廳,“場地大了,就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來,心裡很高興。”
而這一次的演出形式也有新變化,除了淺吟低唱,他還帶了一個4人組成的樂團來,成員有曾入圍過臺灣金曲獎的吳浩恩。“有些歌以前是獨唱形式,這次可能嘗試與樂團一起合唱,聽起來會比較有力量,合唱歌曲會有《Stand in my Land》、《大武山藍調》、《哈利路亞》等。” 胡德夫還自彈自唱《臍帶》、 《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風》、 《匆匆》、《美麗島》、《美麗的稻穗》等經典代表作,向廣州的觀眾講述屬於他和臺灣的故事。
5月19日,星海音樂廳還和華語金曲獎共同舉辦了一場“胡德夫民謠之路”的講座,由錄音師楊震主持,華語金曲獎總策劃游威、南都娛樂週刊副主編蔣明、城市畫報主編黎文、獨立樂評人邱大立主講,探討胡德夫對於民歌運動的作用以及他音樂的靈魂、對於原住民音樂的啟蒙和推動,精彩、獨到的觀點頗具啟發性。
5月26日晚,被譽為“古典音樂殿堂”的星海音樂廳坐滿1000多名虔誠的觀眾,安靜的氛圍不時被即興的掌聲和笑聲打破。和評委現場觀賞的遊威表示:8年前和邱大立擔任胡德夫在內地的義務“播種者”,8年後終於可以見證1000人“美麗的稻穗”逆風飛揚。民謠之路最最遙遠、漫長,但一路走來,卻越來越鏗鏘奔放。感謝星海音樂廳楊震的專業策劃,讓更多人感受到胡老師的音樂魅力,唯一遺憾是未能與他“對話”,不過8年來的首次合影也算是圓了一個遺憾。希望今年內有機會再次邀請胡老師來內地交流。
主辦:星海音樂廳 聚橙網 全力支持:華語金曲獎
時間: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20:00
地點: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
主要曲目:
匆匆、最最遙遠的路、老鷹之歌+撕裂、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美麗的稻穗、太平洋的風、螢火蟲、遊子吟、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藍調、臍帶、太巴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