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01月24日

“華語金曲獎2010”七大類評獎借鑒格萊美

2010年7月26 日,“華語金曲獎”組委會公佈了2010年度盛典7大類的獎項名單,借鑒格萊美標準並結合本土特點分門別類設置,為打造“華語格萊美”奠定基石。

本次活動由全球華語音樂工作者之協作推廣機構“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辦,邀請向雪懷、黎小田等領銜的全球近百名專業評委共同選出,其廣泛性和代表性覆蓋中國內地、港澳台和海外華人地區。本年度的評選共分7個類別,包括“十大華語唱片”、“十大華語金曲”、“公開獎”、“粵語獎”、“藝術獎”、“行銷獎”、“技術獎”。

該7個類別的獎項設置,經主辦方長達2年的嚴謹求證和核定而成,既參考了格萊美等國際獎項按照音樂門類設置獎項的慣例,也依據華語音樂產業發展的現狀,做了本土化的創新。其中,除格萊美傳統的“最佳搖滾藝人”“最佳爵士藝人”“最佳HIP HOP藝人”等西方化的音樂風格分類外,也開始製定屬於華人自己的樂風標準——特有的中國音樂品種如中樂、戲曲也在其列,而華語的各個分支——國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和其它地方方言也都在評選之內。此外,還設置了非常特別的幕後行銷獎項,如“最佳專輯企劃”“最佳藝人行銷”“最佳演出管理”,不僅表彰台前的明星歌者,也大力獎勵每一個鏈條的音樂工作者。

對於這一歷史性創舉,全球華語音樂業界的眾多重量級代表也紛紛給予熱烈回應:

陳欣健(香港演藝人協會前副會長/著名音樂人/導演):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華語金曲獎為行業從業者樹立了努力方向,堅持就會成功!

陶曉清(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前理事長/台灣民歌運動啟蒙者):只要是經過調查才做出的決定就OK。建議公佈時十大金曲等獎項作者的名字能出現並強調,這能促使提升幕後工作者的水平。

金兆鈞(中國流行音樂協會秘書長/《人民音樂》主編)):中國歌壇的發展的希望是回到現場,是讓音樂成為音樂。在此唱片產業激烈轉型的年代,在這“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期,唯有重視創作、淨化環境、力推精品才能給中國歌壇帶來新的希望,希望本次“華語金曲獎”能夠成為真正重視音樂本質的平台。

林子祥(香港樂壇老牌巨星):一直期望華人可以有自己的權威獎項,願華語金曲獎實現華人夢想!

夏韶聲(香港搖滾之父):謝謝華語金曲獎對於各類型音樂包括搖滾樂的支持,這份“力量”從沒退讓!

SOLER(澳門籍香港組合): 該7個類別的獎項設置是一個銳意創新的開始,也說明“華語金曲獎”不斷前進,它的不遺餘力,促進並推動著華語音樂的發展。

丁武(唐朝樂隊):“華語金曲獎”是屬於華人的,有特色的,有高標準的音樂獎項。

李紫昕(香港兒歌天后):“華語金曲獎”真的很國際化,很專業。能夠在這個權威性的頒獎禮加設兒歌的殊榮,實在太好了!

林爍(格萊美音樂協會會員):“華語金曲獎”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正積極為在華語樂壇默默耕耘的音樂工作者創造一個交流的平台;並對華語樂壇做出努力和貢獻的音樂人進行表彰和鼓勵;是中國目前關注程度較高的音樂盛事。

科爾沁夫(著名樂評人):“華語金曲獎”首次將幕後行銷獎項列為大類進行評選,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創新,或許將成為音樂頒獎更注重市場層面,也更貼近唱片工業本色的一個方向。

丁寧(資深唱片人/樂評人):一直覺得,中國的音樂獎項設立不適合完全照搬西洋的模式,歐美音樂人的風格大多比較單一,無法準確反映華語音樂人18般武藝集於一身的複雜風格。而今年的“華語金曲獎”在獎項的設置上無疑就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保持傳統各音樂風格獎項之外,更從中國民樂樂種、方言、甚至是現代音樂工業各個幕後環節方面設立了相對的獎項,在中國崛起於世界的大背景下,為中國音樂的成就與前景勾勒出一幅更加準確完美的素描。

華語金曲獎2010獎項設置名單

1、 十大華語唱片(已於2010年1月31日揭曉)

2、 十大華語金曲

3、 公開獎

l 最佳國語男歌手

l 最佳國語女歌手

l 最佳男新人

l 最佳女新人

l 最佳樂隊/組合

l 最佳新樂隊/組合

l 最佳民謠藝人

l 最佳世界(民族)音樂藝人

l 最佳搖滾藝人

l 最佳電子藝人

l 最佳爵士/藍調藝人

l 最佳舞曲藝人

l 年度最佳國語專輯

l 年度最佳閩南語專輯

l 年度最佳其它方言專輯

l 年度最佳國語歌曲

l 年度最佳閩南語歌曲

l 年度最佳其它方言歌曲

l 年度最佳KTV歌曲

l 年度藝人

l 評審團大獎

4、粵語獎

l 最佳粵語男歌手

l 最佳粵語女歌手

l 年度最佳粵語專輯

l 年度最佳粵語歌曲

5、藝術獎

l 最佳HIFI人聲

l 最佳HIFI器樂

l 最佳NEW AGE專輯

l 最佳民樂專輯

l 最佳古典專輯

l 最佳跨界專輯

l 最佳兒歌專輯

l 最佳戲曲專輯

6、行銷獎

l 最佳專輯企劃

l 最佳藝人行銷

l 最佳事件行銷

l 最佳演出管理

l 最佳封套設計

7、技術獎

l 最佳作詞人

l 最佳作曲人

l 最佳編曲人

l 最佳製作人

l 最佳錄音師

評審團名單:

(廣州)

華語金曲獎總策劃/國際華語音樂聯盟秘書長:遊威

廣東流行音樂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陳潔明

廣東音像城發燒天碟俱樂部主任:程國平

羊城交通廣播電台總監助理:周兵

著名作曲家:鄧偉標

著名歌手/D.J:麥子傑

獨立樂評人:邱大立

《城市畫報》副主編:黎文

《時代周報》副主編:熊浩

資深樂評人:風子

資深樂評人:爾東塵

資深D.J:陳靈偉

樂評人:宇文宙

樂評人:夏宇

樂評人:汪杰

樂評人:一刀

《新音響》雜誌編輯:潘陽

《音樂天堂》主編:吳振通

M3音樂雜誌主編:李文楓

廣東電台音樂之聲D.J:秦海菲

廣東電台城市之聲D.J:彭偉

廣東電台新聞頻道D.J:孫瀟毅

廣東電台珠江經濟廣播DJ:程朗

廣東電台南方生活廣播D.J:林偉棟

“最佳唱片榜”策劃人:譚曉帆

廣州電台HIFI節目D.J:楊濱

廣州汽車音樂電台D.J:梁宇翀

廣州汽車音樂電台D.J:何嘉華

21CN娛樂主編:曾道明

大洋網時尚主編:鄧卓華

樂評人:九時用茶

樂評人:小櫻

《精品生活》雜誌編輯:CANTO

娛樂行銷人:梁愛娜

著名唱片設計師:白岡岡

(深圳)

嘻哈音樂推廣人:李始釗

(佛山)

黃於剛:佛山電台D.J

(香港)

資深填詞人/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席:向雪懷

香港音樂教父:黎小田

國際華語音樂聯盟常務理事/廣東音像城發燒天碟俱樂部會長:何重立

新城知訊台台長:朱明銳

資深音樂人:周啟生

資深錄音師:馮煒國

獨立樂評人:袁智聰

著名D.J/樂評人:黃志淙

資深樂評人:馮禮慈

資深樂評人:黃啟聰

資深樂評人:亞里安

(澳門)

澳廣視主持人:陳偉成

(台灣)

資深音樂人:左光平

資深樂評人:翁嘉銘

著名D.J:吳建恆

(馬來西亞)

資深音樂製作人:陳穎豪

(美國)

美國首位華裔市長/歌唱家:黃錦波

(德國)

資深樂評人:王江

(挪威)

資深樂評人:陳大文

(北京)

資深音樂人:李廣平

資深樂評人/網易娛樂主編:王磊

著名樂評人:科爾沁夫

資深唱片人/樂評人:丁寧

資深唱片人/樂評人:唐錚

樂評人:薛仲垚

著名樂評人/My space中國副總裁:雷振劍

著名樂評人/ MYSPACE網站運營主編:尹亮

新浪樂庫主編:賀愉

0086雜誌主編:彭洪武

中華演出網總裁:田志輝

(上海)

新聞晨報副主編:王昕

樂評人:王澄翔

媒體行銷人:顧磊

(成都)

四川電台旅游生活廣播D.J:馮喬

(武漢)

《人物匯報》總編輯/著名樂評人:李皖

(南京)

江蘇交通廣播副總監:大衛

(西安)

陝西音樂廣播文藝部主任:安柯

(長沙)

金鷹網編輯:劉螢

(廣西)

著名樂評人:大地

新媒體營銷人:甘雨